100多年前,27歲的李大釗以一篇《青春》,讓無數青年熱血沸騰。“以青春之我,創建青春之家庭,青春之國家,青春之民族,青春之人類,青春之地球,青春之宇宙……”
青春之我,何其美好的存在。在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史中,無數青年建功立業,青年英杰數不勝數。1921年中共一大召開時,毛澤東28歲,正好是13位代表的平均年齡。王繼才第一次登上開山島時26歲,嫦娥團隊、神舟團隊平均年齡33歲,北斗團隊平均年齡35歲,國產大飛機C919的前期測試團隊平均年齡30歲……
時間之河川流不息,迎來一代又一代新人,也見證了每代人不同的際遇和機緣。百年前的青年,面對的是救亡圖存;七十多年前的青年,面對的是建設國家;四十多年前的青年,面對的是改革開放……每一代人,都要在自己所處的時代條件下為民盡責、為國盡忠。
但這又是一場接力賽。近代以來,無數青年苦苦探索,一代代人接力奮斗。無論其處于哪個時代、哪個地域,無論其學歷如何、是貧是富,中國青年奔向的都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個偉大目標。過去一個多世紀的青年如此,今天的青年亦如此。中國夢是歷史的、現實的,更是未來的。
江蘇德恩全體人員祝福偉大的黨永葆青春,偉大的復興路更加久遠!